北京世纪京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

北京世纪京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

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(马来西亚预科) 合作办学

0

一、学校简介

   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(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)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水平特色大学,是一所以外语为主体、旅游为特色,多学科协同发展的著名高校,是中国外语、翻译、旅游、经贸等人才培养与研究的重要基地。

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、在原新华社外文干部学校基础上于1964年10月成立的,是全国第一批本科招生院校。先后隶属国家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、外交部、北京市人民政府、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领导。2000年2月,划归北京市人民政府管理。2022年3月,由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。

   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万余人,其中本科生6800余人、研究生1800余人、留学生1100余人、贯培生700余人。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近千人,其中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、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、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4个、国家级人才项目2人、翻译终身文化成就奖2人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、教育部海外引才专项、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、资深翻译家等各类省部级人才40余人。学校还聘请兼职教授、行业导师等130余名,拥有外国专家50余名。

学校充分发挥多语种优势,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,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。学校与全球50多个国家、地区的19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,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出国进修、访学、合作科研,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等,年均赴外留学学生500余人,年均接收外国留学生1500余人次。

   一甲子薪火传承风华正茂,新征程勇担使命再谱新篇。面向未来,学校将始终秉承“中外人文交流”使命,以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为己任,以“融中外、兼知行”为办学理念,坚持内涵发展,强化交叉融合,致力于培养“多语种复语、跨专业复合”、具有家国情怀、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,努力建成具有鲜明“新时代中外人文交流”特色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。

 

二、项目背景

   为满足更多学生接受国际化教育的需求,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(国际培训学院)与马来西亚大学携手合作,共同推出国际本科预科项目,为国内学生赴马来西亚留学“量身定制”桥梁课程,在达到录取标准的前提下,顺利入读QS世界排名前300的名校。该项目旨在通过双方高校的深度合作,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国际化教育平台,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、专业化优秀人才。

 

三、马来西亚院校介绍

   马来西亚的大学体系包括多所优秀的公立和私立大学,这些大学在各自的领域内都享有良好的声誉。他们都提供本科、硕士和博士阶段的课程,并且拥有完善的教学和研究设施。在申请这些大学时,学生需要提供相应的学历和成绩单,并根据学校的要求完成其他申请程序。马来西亚的大学采用英文授课,这对于国际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优势。此外,马来西亚的大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,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,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。在生活成本方面,马来西亚的生活费用相对较低,这使得留学马来西亚成为许多国际学生的选择。总的来说,马来西亚的大学体系在学术实力、教学质量和国际化程度等方面都表现出色,为国际学生提供了优质的留学环境。

马来亚大学(QS65位):马来亚大学(University of Malaya)简称“马大”或“UM”,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65位,亚洲排名第11位,世界百强名校。

马来西亚理科大学(QS137位):马来西亚理科大学(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)简称“理大”或“USM”。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137位,亚洲排名第35位。

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(QS158位):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(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)简称“博大”或“UPM”。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158位,亚洲排名第25位。

马来西亚国民大学(QS159位):马来西亚国民大学(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)简称“国大”或“UKM”,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159位,亚洲排名第28位。

马来西亚理工大学(QS188位):马来西亚理工大学(Universiti Teknologi Malaysia)简称“UTM”。2024年QS 世界大学排名第188位, 亚洲排名第39位。

马来西亚泰莱大学(QS284位):马来西亚泰莱大学(Taylor's University)是马来西亚历史悠久且杰出的私立大学之一,享有崇高的学术声誉。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284位,亚洲排名第41位。

马来西亚思特雅大学(QS300位):马来西亚思特雅大学(University College Sedaya International)简称“UCSI”,世界300强大学。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300位,亚洲大学排名第61位。

 

四、马来西亚留学优势
小班化授课与个人辅导相结合:在马来西亚的英式教育体系中,大多采用小班制授课,使得老师能够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学生,进行个性化辅导。特别是在硕士和博士阶段,学生有导师制,导师会在生活和学习各方面给予引导,这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。

强调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:在教学方式上,马来西亚注重小组作业和团队作业,让学生们在合作中完成项目,这不仅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,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。同时,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施展才华和体验成功的喜悦的机会。

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:马来西亚的教育体系非常尊重学生的个性,鼓励他们发表独到的见解,发展个性化的思维。老师们通常会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,并根据他们的特点和兴趣进行针对性的教学。

双联教育体制:马来西亚拥有独特的双联教育体制,与国外众多著名大学有合作办学项目。这使得学生可以在马来西亚学习部分或全部课程,然后转入合作大学继续学习,最终获得国外大学的文凭。这种教育体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留学选择和机会,同时也降低了留学成本。

优质的教育资源:马来西亚拥有众多国际知名的大学,这些学校提供与国际接轨的优质教育资源,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,为留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平台和机会。

低廉的留学成本: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,马来西亚的留学费用相对较低,包括学费和生活费用。这使得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国际教育,减轻经济压力。

语言环境优越:马来西亚是一个英语普及率非常高的国家,留学生可以在这里接受全英文授课,提高英语水平。同时,由于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背景,学生还可以接触到其他语言和文化,拓宽视野。

多元文化体验: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,拥有多种民族和语言。在这里留学,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习俗,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,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。

就业前景广阔: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迅速,拥有广阔的就业市场。留学生在这里可以获得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,积累实践经验,提高就业竞争力。

 

五、项目介绍

   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(国际培训学院)与马来西亚多所高校携手开展合作,共同设立国际本科预科班,打通海外名校升学的新通道。

   在本项目中,学生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习预科内容。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语言学习、桥梁课程以及部分基础课程。完成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学习后,学生将前往马来西亚高校继续学习,完成学业并达到毕业标准后,可获得马来西亚高校颁发的本科学位证书,回国可根据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规定进行学历认证。

 

六、师资力量: 

语言教师 

   本项目语言教师团队由经验丰富、专业素养高的教师组成。他们不仅精通英语语法和词汇,还深谙英语教学的方法和技巧。这些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,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,帮助学生迅速提升英语水平。同时,他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,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和模拟场景,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英语。此外,英语教师们还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反馈,及时调整教学策略,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。他们的耐心、专业和热情,赢得了学生们的广泛认可和好评。

专业课教师

   本项目专业课教师团队同样实力强大。他们都是在各自领域具有丰富经验和深厚学术背景的专家。这些教师不仅熟悉国际前沿的学术动态,还具备将复杂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的能力。

   专业课教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,鼓励学生独立思考、勇于探索。他们通过案例分析、小组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。同时,这些教师还非常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,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,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。

 

七、专业设置:

   马来西亚高校本科学制 3-4 年,硕士最短1年。专业设置齐全,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定就读院校及专业报读。

八、招生对象及条件

   本项目面向全国应往届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者招生,要求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,有志于接受国际化教育,并具备在海外学习、生活的适应能力。同时,学生需要通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(国际培训学院)的入学考试,包括英语笔试和面试。

九、收费标准

   学费:58000元/人,升学指导费:30000元/人

十、招生计划

   全国招生人数60人

 

十一、联系方式

   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
   邮编:100024
   项目咨询电话:闫老师13718841913、韩老师13601216776、魏老师13126672319、迪娜老师17743594786、马老师15527396171、时老师19545644000

   项目监督电话:010-65778444 


    推荐合作办学